文章
  • 文章
搜索

香港红色文化和旅游委员会

用好红色资源 | 传承好红色基因 |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首頁 >> 紅色旅遊 >>紅色研學 >> 上虞這3條紅色研學遊路線,帶你重溫崢嶸歲月!
详细内容

上虞這3條紅色研學遊路線,帶你重溫崢嶸歲月!

时间:2023-08-01     【转载】   阅读

上虞,一片紅色熱土,一座英雄之城!

在這個火熱的夏天,讓我們踏尋先輩足跡,一起來開啟一場紅色之旅,接受一次精神洗禮,重溫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

線路1:上虞烈士陵園、上虞黨史陳列室、百官街道國防動員站

上虞烈士陵園是為緬懷在上虞和上虞籍為人民事業光榮犧牲的烈士而建立的。上虞烈士陵園位於百官街道龍山西麓,是紹興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虞烈士陵園始建於1965年,1985年重建,2011年擴建,2018年區委區政府再次進行改建修繕。陵園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紀念碑高12米,寬3米,厚3米,採用漢白玉大理石。紀念碑兩側安放兩塊革命戰爭場景浮雕。陵園牌坊和部分烈士簡介連廊,採用花崗岩。地面及256級臺階用花崗岩火燒板鋪成,四周為青石護欄。紀念碑後為400多平方米的生態墓地,供新遷入烈士骨灰安放。

上虞黨史陳列室


上虞黨史陳列室位於區檔案館三樓,展廳入口陳列著區檔案館的“鎮館之寶”——由陳望道先生翻譯的1920年8月出版的《共產黨宣言》首版中文全譯本,系國家—級文物,2003年被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列入第二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是上虞人民的紅色根脈。展廳展覽按時間順序分為“崢嶸歲月”“探索奮進”“改革潮湧”“走進新時代”4個篇章,通過實物、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百年來,黨在上虞的奮鬥歷史,以及上虞人民取得的各項建設成就,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百官街道國防動員站

百官街道國防動員站於2023年2月投入使用,國防動員站以“國防+應急”一體化運行模式設站,圍繞軍人全生命週期一站式鏈條化運行,下設“一廳兩館三站四中心五配套”功能區塊,一廳即軍人全生命週期服務大廳,兩館即國防教育體驗館、武裝工作品牌展示館,三站即兵役登記站、徵兵體檢站、退役軍人服務站,四中心即應急指揮中心、備勤中心、保障中心、避災中心,五配套即就業大講堂、青年民兵之家、關愛退役軍人協會、老兵救援隊、少年軍校。動員站圍繞役前、役中、役後3個階段打造服務平臺,優化工作模式,為轄區內民兵預備役、退役軍人、現役軍人軍屬等搭建全新平臺,提供業務辦理、國防教育、就業指導等服務。

線路2:浙東新四軍北撤會議舊址、葉天底烈士故居、永和館、何雲同志故居

浙東新四軍北撤會議舊址座落於豐惠鎮錢家弄23號,曾是中共浙東區委和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駐地。1945年9月,在這裏召開浙東新四軍北撤會議,傳達部署了中共中央和華中局關於北撤的八項決定及具體事宜。浙東新四軍北撤會議舊址通過各類圖例詳實地反映了浙東縱隊當年奉命北撤的情景。北撤會議舊址先後被評為紹興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紹興市首批紅色旅遊點。

葉天底烈士故居


葉天底烈士故居位於豐惠鎮虞光村,始建於清代中晚期,建築坐北朝南,由主樓、東西側廂、照牆及天井組成的三合院,故居內陳列了上虞中共黨組織建立經過、葉天底在獄中鬥爭等情況,存有部分烈士書信、手稿和生前使用過的遺物。1986年6月,上虞縣人民政府在葉天底烈士故居建立了烈士紀念室。1988年,葉天底烈士故居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紹興市列為第一批紅色旅遊點之一。

永和館

永和館,位於上虞區永和鎮,由上虞民主政府舊址平昌小學改造而成,重點展示了“歷史永和”“人文永和”“紅色永和”“山水永和”“古市永和”和“綠色永和”六大板塊內容。其中重要的“紅色永和”板塊展示了1945年4月上虞縣民主政府成立、1945年6月底上虞縣解放、縣民主政府從永和遷至豐惠縣城等歷史場景。如今在院內牆壁上,還豎立著“上虞縣民主政府舊址”的石碑。永和館梳理了《新華日報》華北社第一任社長何雲、上虞縣民主政府第一任書記諸覺、共青團上虞支部第一任書記陳冠義、上虞第一個農民黨員朱慶雲等永和烈士的事蹟。

何雲同志故居

何雲同志故居位於永和鎮朱巷村東北角,真實地反映何雲烈士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故居於2022年開始在原址進行修繕,2023年6月落成,是具有上虞特色的清末民初建築。故居共分為3個場館,記錄了《新華日報》華北社第一任社長何雲同志的一生。門口的“何雲同志故居”六個大字,是由我國軍事歷史學者、國家文博專家、著名書法家袁偉將軍題寫。

線路3:觀傑烈士事蹟陳列館、許嶴戰鬥展陳館、浙東新四軍後勤基地紀念館、“竹隱間”連環畫收藏館

觀傑烈士事蹟陳列館

觀傑烈士事蹟陳列館位於章鎮鎮老街,是紹興市黨史教育基地。陳列館通過圖文展示、實物展出、視頻播放等形式,展現了觀傑烈士為追尋革命真理,隻身參加新四軍,最後為新中國的建立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壯烈人生。由觀傑烈士命名的“觀傑中隊”繼承了觀傑烈士的革命遺志,在戰爭年代,驅日寇、打頑匪、南征北戰、屢建奇功,在和平時期,聽黨話、跟黨走、保家衛國、再立新功的光輝歷程。同時,陳列館還展現了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在章鎮這片紅色熱土上的英勇事蹟。

許嶴戰鬥展陳館

許嶴戰鬥展陳館位於嶺南鄉許嶴村,最早建於2000年,並在2019年、2021年兩次重新布展、擴容提升。場館共有3層,分為“無畏”“攻堅”“燎原”“傳承”“紅動”五個篇章,以1945年6月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討田戰役”為主體,通過場景、實物、文獻資料重新組合建構,結合全息影像、裸眼3D沙盤、四折屏等技術,真實、立體地還原了當年許嶴攻堅戰中,軍民同仇敵愾、團結一致、英勇殺敵的壯烈場景。展陳館先後被評為浙江省青少年紅色基因傳承基地,紹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上虞區社科普及基地。

浙東新四軍後勤基地紀念館

浙東新四軍後勤基地紀念館位於陳溪通澤廣場,是一座白牆灰瓦的仿古四合院。紀念館於2013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7月閉館裝修後重新開館。裝修後的紀念館共有三大展廳,分“建立支部 點燃火種”“開闢基地支援抗日”“堅持鬥爭迎接解放”“為國捐軀永垂不朽”“繼承傳統奮鬥不止”等5大篇章,生動展示了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在陳溪珍坑建立虞南地區第一個黨支部、開闢“九廠兩院”後勤基地以及陳溪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支援戰鬥的熱血場景。紀念館先後被評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黨史教育基地、省紅色根脈打卡地、首批紹興市紅色旅遊教育基地、紹興市社科普及基地。

“竹隱間”連環畫收藏館

“竹隱間”連環畫收藏館位於陳溪鄉遊客中心二樓,於2022年7月正式開館,目前收藏有各類連環畫3000餘冊,涵蓋人物傳記、歷史故事、紅色黨史、神話傳說等多個類型。陳溪鄉推出系列連環畫《紅色陳溪》,並開闢紅色連環畫主題展館,作為陳溪紅色文化展示的重要陣地。目前,收藏館二期建設已完成,在增設“金典名著展廳”的同時,以數位化手段拓展閱覽方式,開闢研學教室,踐行王陽明先生在陳溪留下的“知樂知學”理念。

這個夏天,

讓我們一起感悟上虞

這片熱土上的紅色歷史,

追尋先輩足跡,聆聽紅色故事,

賡續紅色血脈。

來源: 區委宣傳部、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上虞發佈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