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稿:紀念張雲逸大將誕辰130周年座談會时间:2023-08-25 張雲逸大將的歷史功績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今年8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最近,由於美國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解放軍展開了大規模軍事行動,包圍封鎖臺灣,導彈穿越臺灣上空,軍艦軍機越過所謂的臺灣海峽中線,幹得漂亮!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戰鬥力,是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同他們的歷史性貢獻密不可分。此時此刻,我們更加懷念對人民軍隊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張雲逸大將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 根據主辦單位的安排,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張雲逸大將的歷史功績。 中國革命的征程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可歌可泣。張雲逸大將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建立了豐功偉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傑出貢獻。 一,張雲逸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黃花崗起義、護國戰爭、北伐戰爭,並立下汗馬功勞,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領導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把皇帝趕跑了,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張雲逸從17歲起就追隨孫中山先生。早在1909年,張雲逸就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1911年在廣州參加了黃花崗起義。 在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國共合作發動北伐戰爭。葉挺獨立團攻打汀泗橋、賀勝橋大獲全勝,葉挺一舉成名。葉挺獨立團當時隸屬於第四軍12師。張雲逸就是這個師的參謀長。在賀勝橋戰鬥中,張雲逸作為參謀長,本可以在後方督戰,但他騎著大黑馬衝鋒在前,開炮炸掉了敵人的帥旗,功勞不小。 中國民主革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張雲逸都參加了,並且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說,張雲逸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他的革命資歷,在老一輩革命家當中,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在10個大將中,張雲逸的資歷最深,級別最高,只有他是行政3級,和元帥一樣,其他大將都是行政4級。 二,張雲逸領導百色起義,創建紅七軍,對中國工農紅軍的發展壯大功不可沒,是紅軍的重要將領。 1929年12月11日,廣西百色槍聲大作,從四面八方趕來的部隊迅速攻佔百色,城頭紅旗飄揚,宣佈成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革命根據地。起義部隊隨即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張雲逸任軍長,鄧小平任政委。這就是著名的百色起義。當時鄧小平是黨中央代表,主持發動起義,但在起義前夕離開百色向中央彙報工作,所以具體指揮起義的主要是張雲逸。後來,張雲逸、李明瑞帶領部隊,艱苦轉戰千裏,到達中央蘇區。紅七軍正式編入中央紅軍第三軍團,成為紅一方面軍的一部分。在當時中央紅軍急需補充兵員的情況下,張雲逸把那麼大一支部隊安全帶到中央蘇區,使中央紅軍的勢力大大提升。這個功勞,怎樣評價也不過高。 在中央蘇區和紅軍長征中,張雲逸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負責偵察敵情,收容部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長征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雲逸是紅七軍的創始人,併入中央紅軍後,一直在紅軍總部擔任領導工作,並且立下了很多戰功。張雲逸在紅軍時期,就已經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重要將領。 三,張雲逸參與了新四軍的組建、發展、壯大和南征北戰的全過程,是新四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 抗戰爆發後,張雲逸和項英、陳毅等領導將南方八省遊擊隊集中改編為新四軍。根據中央指示,張雲逸親赴澳門,請葉挺出山。1938年1月,新四軍正式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皖南事變後,張雲逸升任副軍長。1943年11月,陳毅軍長赴延安,張雲逸代理新四軍軍長。 八年抗戰,張雲逸始終與新四軍廣大指戰員奮戰在大江南北,為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鞏固和發展,為新四軍作戰的不斷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四軍剛組建時,僅有1萬多人。到抗戰勝利時,新四軍已有主力部隊21萬人,地方武裝9.7萬人,另有民兵自衛隊96萬人,創建了蘇北、蘇中、蘇南、淮北、淮南、皖江、浙東、豫鄂邊8個抗日根據地。 在解放戰爭中,張雲逸作為新四軍第一副軍長、華東軍區副司令員,還兼任中共華東工作委員會負責人。我們知道,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數以百萬計的民工用小推車把幾億斤軍糧和大量作戰物資運往前線。陳毅元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這個百萬民工小推車隊伍的總組織人,就是張雲逸。在整個淮海戰役中,從山東、華中、冀魯豫、豫皖後方根據地運出支援華東野戰軍的糧食達5.4億斤。從華東運出各種炮彈71.5萬發,子彈1382萬發,炸藥72.5萬斤,手榴彈107萬發。在“一切為了前線”、“部隊打向前,小車推向前”的口號下,共動員民工225萬餘人。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忍著風雪饑寒,抬擔架,運糧食,送彈藥,拉物資,車輪滾滾,川流不息,保證了華東野戰軍乃至整個淮海戰役的勝利。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主要武裝力量。新四軍從組建、整編到征戰華中大地、大江南北,到解放戰爭中改編為華東野戰軍,張雲逸是從始至終都在決策層擔任領導工作。他是新四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 四,張雲逸在新中國成立後,從主政一方到奉調中央首腦機關,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新中國成立後,張雲逸擔任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是名副其實的廣西一把手,封疆大吏。張雲逸是新中國廣西建政的第一開拓者。開國之初,廣西境內尤其是大山裏,還有大量國民黨軍隊殘餘和土匪,張雲逸領導進行了大規模的肅清國民黨殘餘和清剿土匪運動,穩定了局勢。 張雲逸在廣西實行正確的民族政策,使廣西的局勢很快得到穩定。廣西是壯族同胞的集中聚居地,還有許多其他少數民族。張雲逸治理有方,很好地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廣西的民族關係處理得好,那是張雲逸當年打下的基礎。 張雲逸還為廣西人民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我們看廣東廣西的地圖,廣東有漫長的海岸線,廣西只有一小段。這一小段海岸線。還是張雲逸爭取來的。原先那裏所有的海岸線都是廣東的,而廣西是內陸省份,明清以來幾百年都是如此。廣西因為沒有出海口,經濟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為此,張雲逸專門找在廣東主持工作的葉劍英,請他理解廣西的難處,送一段海岸線給廣西。葉劍英元帥當時主政廣東,也是廣東人,他以大局為重,說服廣東方面,把有1000多公里海岸線的4個縣劃給了廣西,包括後來發展成為海濱城市的欽州、北海、防城港,從此廣西有了出海口,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發展。 1966年,原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從海外回國後到故鄉廣西參觀,聽說這件事,感動地說:“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在廣西當政時,要把欽州劃過來,那說不定要出多大亂子,你們卻不出一點事就辦到了,我真佩服你們共產黨的偉大!” 今天,廣西已經成為東盟的總部,成為中國聯繫東南亞國家的重要基地,真的要感謝張雲逸將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