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香港红色文化和旅游委员会

用好红色资源 | 传承好红色基因 |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首頁 >> 政策法規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中辦、國辦印發《“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
详细内容

【政策解读】中辦、國辦印發《“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

时间:2022-08-18     【转载】   来自:文旅之声   阅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由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加強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鞏固壯大主流輿論、繁榮文化文藝創作生產、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實效性、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強人才隊伍、加強規劃實施保障15個章節構成。其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章節提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賡續中華文脈,傳承紅色基因,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凝聚中華兒女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

《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戰略佈局,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文化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著力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著力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從4個方面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作出部署。

一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闡釋。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構建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強中華文明探源和考古研究成果、中華文化典籍等全媒體傳播,提升博物館、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單位展陳教育水準。深入開展革命歷史總體研究和專題研究,加大革命史料和文物調查徵集研究力度。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系統梳理闡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扶持民族民間文化整理研究。挖掘、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

二是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樹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責任重大的觀念,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全面加強考古工作,健全“先考古、後出讓”制度。加強文物科技創新。統籌指導各類文物資源普查和名錄公佈,編制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推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保護管理和展示宣傳。加強不可移動文物和館藏文物保護修復。加大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力度。推進文物合理利用,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文化遺產廊道,推介以文物資源為載體的國家文化地標和中華文明標識體系。實施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計畫。健全文物安全長效機制,嚴厲打擊文物犯罪。

三是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非遺調查記錄體系、代表性專案制度、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制度,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專案實施動態管理,探索認定代表性傳承團體(群體),加強非遺傳承人群培養。提高非遺傳承實踐能力。強化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特色村鎮和街區。強化融入生產生活,創新開展主題傳播活動,推進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網路。

四是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整合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沿線等重要文化資源,強化文物和非遺真實完整保護傳承,重點建設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等主體功能區,系統推進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等重點基礎工程,實施公園化管理運營,形成具有特定開放空間的公共文化載體,集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